站内搜索:
当前位置: 首页>> 组织工作 >>正文

扶贫先锋 师院共荣——专访曾家坳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政

2018年11月06日 19:41  点击:[]

赵政,贵州师范学院教务科学学院老师,3月以贵州师范学院扶贫驻村书记的身份,从学校来到了曾家坳这座贫困的小村寨,落脚到现在已经是八个月的时间了。在这八个月的时间里,他从一个柔弱的知识分子变成了能担当大任的坚强汉,靠双脚访遍了所辖村寨的家家户户。

曾家坳村距离印江县城15公里,贫困、经济落后、信息不畅通是这个村子的“特点”,赵政身为一名优秀党员,不畏困难和生活条件的艰苦,这一去就完全扎根于村里,每天走访贫困户,了解当地现实情况,拟定扶贫计划。

春风细雨谆谆善

在这个村子里,有很多留守儿童,父母出门在外,跟孩子的交流与见面少之又少。赵政了解情况后,通过微信跟孩子们的父母聊天,告诉他们孩子们最近的生活、学习情况,建立了孩子与父母的联系,成为他们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。赵政说:“我作为一名教师,当然要运用自己所学的教育学、心理学这样一些专业知识去引导他们,给他们传导一些先进思想,慢慢地帮助他们。”

村子里有一个十七岁的女孩,父亲在外打工,母亲是一个哑巴。因为自卑,女孩很少和外界接触,见到生人也会害羞躲避,长此以往,变得越来越自闭。赵政听说这件事后,经常去她家给她辅导作业,和她聊聊天,告诉她如何去和别人交流接触。慢慢地,这个女孩向他打开心门,不再像以前那样内敛,在学校也交到了自己的朋友。在赵政这样一次一次的帮助,一次一次的关心,留守儿童们得到更多的关爱,生活也充满了来自父母以外的关怀与温暖。

心系孩子不曾后悔

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,那我就会克服困难,坚持走下去,并且把这条路走好,赵政这样说道。“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,生在农村,长在农村,对于农村群众的生活状态的了解可能会更多一些,现在又带着新的思想、新的技术回到农村,这是我的荣幸”。

村子里面有一所废弃的学校,每到周末,赵政都会带孩子们来这所学校里面打篮球、打乒乓球,或者是给他们辅导作业、教他们书法。看着孩子们渐渐变得活泼开朗,学习成绩在慢慢进步,他说,“,选择扶贫,我为什么要后悔呢?”

赵政说:“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,有了爱,教育就是欣赏,就是享受,就是美丽的事业。”奉献是无私的,奉献是生命的底色。在赵政的奉献之路上,多了一段特殊的经历,对他而言,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,让村里彻底摆脱贫困,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回馈。

立足当下展望未来

“你只有解决了目前村子里存在的问题,村子才能够真正的脱贫致富。”村子里一到雨季就会山水四溢,赵政了解情况后,便协助攻坚队做好了通组路、联户路、饮水水窖、增减挂钩等工程的施工和监督,在他和村民小组的不懈努力下,终于疏通修缮了排洪山渠,解决了冲房淹路的不安全不便利问题。

赵政来到村子里面第一件事就是仔细调查每一家贫困户的家庭情况,向他们普及国家的扶贫政策。鼓励村民们合理的利用村子里的土地、山林等一些资源。他积极带领村民们去创业,找到适合村子的产业,通过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经济发展,提高收入,改善生活条件。

在驻村的这段日子里,赵政始终坚持以“助推农村发展与文明,心怀百姓幸福与安康”为出发点,在他的带领下,曾家坳村正初具规划,干劲满满,奋进在脱贫摘帽的征途上。赵政说:“不管在哪里,都是为了扶贫工作,为了山区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,我会努力做好的。”

学以致用 助推脱贫

“作为一名大学生,你来到农村,肯定想在农村能够有所作为,并且希望自己能够在这里得到历练,有不一样的人生高度。”他说。

扶贫道路任重道远,脱贫攻坚青年有责。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征程中,赵政希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能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,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投放到农村去。他鼓励学生不要害怕遇到挫折,要懂得迎难而上,为脱贫贡献自己一份力量,在实践中认识自我、塑造自我、提升自我。

在他看来,扶贫是人生难得的经历,虽然工作条件很艰苦,但他力求为村民们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,把工作业绩写在大地上,写在群众的心坎里。

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里,赵政每天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的人生,他用自己特有的坚强带领着乡亲们走向脱贫致富之路,无怨无悔地书写着人生中执着而精彩的一笔,他说:“驻扎农村让我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阅历,看着村民们幸福,我自己也很幸福。”

慰问贫困老党员

为贫困户注册社会扶贫

上一条:机关党委四个支部开展“重走长征路”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:机关党委召开10月份工作会暨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上“微党课”

   
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